臺灣政府於2016年推動「亞洲‧ 矽谷推動方案」,該方案以「推動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產業創新研發」及「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為兩大主軸,期望連結全球科技研發能量、人才、資金及市場,以物聯網帶動臺灣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具體推動策略方面,透過引進Microsoft、Google、Amazon、Cisco 等國際巨擘研發能量、打造智慧化示範場域、促進產業跨域交流合作,並鬆綁人才與相關法規及提供資金協助,以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推動物聯網創新研發及產業成長,讓物聯網成為兆元產業。
產值規模
自2016年臺灣開始推動亞洲.矽谷計畫,臺灣物聯網產業持續成長,產值由2016 年新臺幣8,952 億元(占全球總產值的4.02%),成長至2018年的新臺幣1.17兆元,首度突破新臺幣一兆元,占全球總產值的比重亦提升至4.24%。2020年續創新高,達新臺幣1.55兆元,2021年預估可達新臺幣1.75兆元,占全球產值將達4.7%。
產業聚落
物聯網產業橫跨資訊製造業、設備製造業、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等三大產業,集電腦、通訊、網路、運算、感測器、嵌入式系統、微電子等多個技術領域。基於廣泛涉及多個領域的特性,物聯網產業並未形成特定的產業聚落,而是結合地方需求及產業發展,以試驗場域的型態在各地展開。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 / 5G 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配股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為推動臺灣成為亞太區域生醫產業重鎮,2020年5月起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以「建構基因及健保巨量資料庫」、「開發精準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系統」、「開發精準防疫產品」、「拓展國際生醫商機」等策略,建構臺灣成為全球精準健康及科技防疫標竿。
產值規模
根據經濟部「2021生技產業白皮書」報告,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範疇,主要涵蓋製藥產業、醫療器材產業、應用生技產業及健康福祉產業四大領域。2020年我國生技產業營業額為新臺幣6,011億元,約比2019年的新臺幣5,597億元,成長7.4%。其中又以健康福祉產業規模最大,營業額達新臺幣2,055億元。其次為醫療器材產業的新臺幣1,924億元,應用生技產業為新臺幣1,142億元,製藥產業為新臺幣890億元。
產業聚落
目前臺灣已形成完整的生技醫藥產業聚落,北部以新藥、醫療器材、生物製劑製造;中部以藥物製造和醫療器材;南部則是以原料藥、植入物醫材、微創手術器械等為主,有效由北至南串接生技醫藥廊帶。大戈中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鼓勵投資生技新藥事業
|
- 為鼓勵生技新藥公司之創立或擴充,成為生技新藥公司記名股東3年以上,得以取得股票價款之20%,自其有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之年度起5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研發與人才培訓抵減
|
- 生技新藥公司從事生技新藥產品或技術之研究與發展所支出金額之35%內,自有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年度起之5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稅額。當年度研究與發展支出超過前二年度研發經費平均數者,超過部分得按50%抵減
- 生技新藥公司為培育受雇員工,辦理或指派參加與公司研發製造新藥、高風險醫療器材及新興生技醫藥產品業務相關之訓練活動費用,自有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年度起,得按35%抵減其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當年度人才培訓支出金額超過前二年人才培訓經費平均數者,超過部分得按50%抵減
|
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 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 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技術入股/員工獎酬股票
|
- 生技新藥公司高階專業人員或技術投資人獲得之技術股,免計入當年綜所稅或營利事業所得稅課稅。僅於實際移轉之當年度案移轉時價計算收益扣除成本後納入稅額課稅
- 生技新藥公司經董事會以董事3分之2以上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之決議,並經主管機關核准後,得發行認股權憑證予高階專業人員或技術投資人。前項持有認股權憑證者,得依約定價格認購特定數量之股份,其認購價格得不受「公司法」第140 條不得低於票面金額之限制;其取得之股票依前項「技術股所得額課稅減免」規定課徵所得稅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循環經濟被視為疫情後全球經濟最強引擎,目前臺灣已將循環經濟列為重要政策之一,2018年12月行政院核定「循環經濟推動方案」,由經濟部主責執行,以「循環產業化」、「產業循環化」為兩大主軸,並成立「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該方案集結政府各部門之資源,期盼能將循環經濟理念及永續創新的思維融入各項經濟活動。
產值規模
臺灣在資源回收相關工作之成果執世界牛耳。臺灣自2009年起推動編定產業園區能資源整合相關工作,在生態型或循環型產業園區方面已有顯著成果,迄今已完成23座工業區能資源整合推動工作。
與許多歐洲國家相仿,臺灣人口稠密、資源缺乏,所以過去20年來投入相當大的努力在環保工作上。2020 年臺灣工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高達81.16%、資源再生產業產值741億元,同時已有許多成功的產業共生案例。除此之外,臺灣目前亦累積多個能資源整合成功案例,例如:(1)汽電共生廠將剩餘蒸汽供應給鄰近廠商,以取代廠商所設置的低效率但高污染的鍋爐;(2)造紙業在工業用紙製程中進行廢棄物能源回收利用,轉換為供應製程蒸汽;(3)化學纖維製造業、紡織業以回收寶特瓶再製為機能服飾;(4)畜牧場以禽畜糞厭氧處理產生沼氣,發電供應廠內使用並外售給臺電等。
開發新材料市場商機
政府推動綠色製程,導入智慧化生產,朝向環保、安全、高附加價值產品,開發高值新材料及環保低碳新材料,歡迎國際企業來臺灣投資與合作,技術轉移或共同開發,進軍亞太新材料市場。
結合在地產業推動循環產業試驗場域計畫
依據「全國循環專區試點暨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申請設置計畫」,政府將設置「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列為長期重要工作,提供國際企業全新的發展場域,發展綠色高值材料。
科技製程衍生物純化商機
臺灣為全球高科技零組件出口重要基地,每年產生大量的科技產品製程衍生化學品與廢料,有利於擁有資源純化與精緻循環利用技術的國際企業來臺投資。例如新冠疫情創造了宅經濟,讓臺灣面板產業2020年產值達7,275億元,躍升至全球第二。因應歐盟提升對製造業之綠色規範,臺灣面板產業積極導入綠色產品、綠色製造及綠色供應鏈,並結盟供應夥伴打造循環價值生態圈。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 / 5G 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 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股票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臺灣於2016年底啟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DIGI+ 方案)(2017-2025 年)」,在軟硬體並重之原則下,建構有利數位創新之基礎環境,鞏固數位國家基礎措施。2021 年,DIGI+ 方案更名升級為「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 年)」,納入資安、Beyond 5G(B5G) 衛星通訊、下世代半導體、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及先進網路建設等前瞻數位科技,以促進國家、社會、產業整體數位轉型。
產值規模
臺灣掌握多項通訊硬體製造體系,為全球通訊產業重鎮之一。2020年臺灣通訊產業(含網路通訊設備、個人行動終端及電信服務)產值為新臺幣1兆2,201億元,較2019年衰退10.3%,主要是受到COVID-19 疫情影響。預期2021年,在物聯網與雲端應用需求持續擴大,以及網路虛擬化、LPWAN、AI、5G、邊緣運算等新興技術發展之下,將提升有線/無線通訊產品需求,使得臺灣通訊產業表現回升,產值預期將達約新臺幣1 兆2,480億元,年成長2.3%。
產業聚落
- 北部聚落
臺灣通訊廠商包括晶片商、設備製造商、設備品牌商及電信營運商等。整體而言,臺灣通訊產業聚落集中於雙北、桃園與新竹等北部地區,如內湖科學園區、新竹科學園區、台元科學園區及桃園龜山等。臺灣網通業者以智邦科技、中磊電子、啟碁科技為代表性;電信商則以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及亞太電信最具代表性。
- 中南部聚落
中部地區的通訊廠商,主要為汽車通訊電子、消費電子設備製造商,如美律、綠點;南部地區雖有高雄軟體科學園區與高雄科學園區,但目前通訊廠商進駐狀況仍不及北部。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與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 相關項目
|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 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股票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國際知名車廠Mercedes-Benz 於2016 年發表「C.A.S.E.」四大核心理念做為發展策略,分別為 C:Connected 聯網科技,A:Autonomous 智能駕馭,S:Shared & Services 共享與服務,E:Electric 電能驅動,後續諸多車廠也以C.A.S.E. 為車輛產業新世代發展方向。
產值規模
2020年臺灣「汽車製造業」產值為1,705億元,「汽車零組件業」為2,026億元,「汽車電子業」產值為2,507億元,三者合計為6,238億元。其中「汽車電子業」為近兩年臺灣汽車產業成長主力,2020年產值占整體比重達4成。
從產品類別來看,臺灣主要生產小型轎車(2,000c.c.以下),而汽車零組件則主要生產車燈、車身鈑金、汽車輪胎及輪圈等。臺灣汽車零組件除了內銷外,還有大量外銷至北美、歐盟等市場,在售後服務(AM) 及委託製造(OEM)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亦有廠商打入國際車廠的供應鏈體系(如特斯拉、福特等)。在此背景下,搭配臺灣資通訊與相關業者積極投入汽車電子、自動駕駛技術與新能源等領域,臺灣具有發展新世代汽車之基礎條件。
產業聚落
- 北部聚落
北部聚落為車輛產業大本營,具有完整產業供應鏈,除睿能公司、三陽工業、裕隆汽車、中華汽車、華德動能、福特六和、國瑞汽車等各型式車輛整車組裝廠及車身打造廠如馨盛等;另有驅動馬達與控制模組、電動車用附件系統、電動車用儲能系統與電源管理系統、其他電動車關鍵技術與系統整合、利基電動車1 等廠商,如能元科技、台達電、鴻華先進、同致電子等代表性業者;以及電動車鋰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如台塑鋰鐵材料、長春石化、康普、美琪瑪等。
- 中部聚落
中部向為臺灣精密機械產業重要產業聚落,所以包含驅動馬達與控制模組、電動車用附件系統、電動車用儲能系統與電源管理系統、其他電動車關鍵技術與系統整合、利基電動車等廠商,其中車王電為代表性業者。
- 南部聚落
南部聚落知名相關業者包含成運汽車(電動巴士製造)、光陽工業(機車製造廠) 等整車廠,電動車零組件則有驅動馬達與控制模組、電動車用儲能系統與電源管理系統、其他電動車關鍵技術與系統整合、利基電動車等廠商,而電動車結構件有宏利汽車部件(熱沖壓成形零部件),以及電動車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如中碳、新永裕等)。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 / 5G 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配股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為因應能源環境快速變遷挑戰、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及達成2025非核家園願景,臺灣政府視綠電與再生能源為核心戰略產業之一。其中以2016年10月公布之新能源政策—「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為核心。該方案以「綠能推動」、「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為三大願景,扣合「創能、儲能、節能與系統整合」等四大主軸,藉此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容量達29,424MW的政策目標,帶動綠能科技、產業發展與創造綠色就業,為臺灣建構一個安全穩定、高效率與潔淨能源之供需體系。
產值規模
臺灣綠色能源推動實績與產值規模預測概況如圖所示。自「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公布後,截至2021年6月,臺灣太陽光電的累計裝設量已達6,623.44MW。雖然太陽光電產業近年受到貿易戰、中國大陸推動「531新政」等衝擊,產值有所下滑,但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成長、產業快速調整組織結構且積極投入創新研發下,2019年及2020年仍有超過新臺幣600億元的產值規模。至於風力發電的累計裝置量截至2021 年2月已完成846.71MW,且隨著外資看好產業發展持續擴大對臺投資,預估風力發電產業2021 年產值將由2019年的新臺幣約170億元成長至約313億元。
產業聚落
臺灣發展綠能產業較其他國家擁有更多優勢,不僅在資通訊產業具有厚實基礎、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同時具備金屬、機電、複合材料、電子控制等產業能量,可支持綠能產業的發展。另為使臺灣風場具備國際競爭力,政府整合產業需求建置風電發展所需水下的基礎與重件碼頭,同時推動臺北港(水下基礎)、臺中港(離岸風力機零組件)、高雄興達港(水下基礎)成為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基地,未來將成為重要的綠能產業聚落。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 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 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股票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臺灣近年積極發展資安產業,陸續公布發展方案與法令。2018 年行政院公布《資安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18-2025年)》,以培育資安新創企業、擴大資安投入人口數,及提升資安產業產值為目標。為進一步加速完善資通安全環境,臺灣制定「資通安全管理法」,並於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
產值規模
全球面臨險峻的資安環境、資安威脅與日俱增,以及雲端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發展需求,自2017年起,臺灣資安產業每年成長幅度在11~12% 之間。2020年臺灣資安產業產值成長至552億元,廠商家數增加至340家,從業人員則增加至約9,000人。產業結構方面,我國資安產業以硬體為主,2020年硬體與模組部分的產值約為285.3億元(51.7%);軟體部分的產值約為53.3億元(9.7%);服務部分的產值則約為213.6億元(38.7%)。
受惠於資安網路硬體出口與國內需求資安服務成長,即便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成長率下降,臺灣的成長率仍有11.9%,高於全球的2.8%。
由於資訊戰及網路威脅日益嚴重,國內外資安服務需求持續成長,臺灣2021年產值達590億元、2022年產值達633 億元、2023年達679億元,2024年產值達728億元,平均年成長率超過7.25%以上,成為臺灣資安產業主要的成長動能。另在政府加碼補助資安產業,以進一步強化新興領域防護、打造高階實戰場域之下,預估2025年我國資安產值將從原本設定的780 億元成長至800億元。
位居資安樞紐有利於開發與測試
由於網路環境與應用日漸發達,新興攻擊模式複雜多變,已非以往單點式或重點式的防護思維可以因應。隨著因資安事件造成的金錢與商譽損失持續升高,提升資安防護並尋求具體有效的資安解決方案,已是全球各界的關注焦點。觀察國際資安大廠的動態,亦顯示資安解決方案功能正朝向「整合單點功能」、「持續不間斷監控」、「即時大數據運算與可視化介面」等趨勢發展。
提供多元產業應用情境有利拓展商機
臺灣資安產業優勢奠定在技術成熟的網通硬體設備上,資安軟體的自主研發能量在新創廠商投入下也逐年提升,資安服務業務亦快速成長。臺灣資安業者規模雖小,但深耕在地市場多年,熟知不同產業之中小企業資安防護需求與問題根源。外商可針對個別產業,與臺灣業者共同開發及創新資安防護解決方案,進而爭取全球市場商機。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與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資安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 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資安:企業投資購置資通安全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納入投資抵減範疇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股票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臺灣為國際指標性的半導體產業聚落,目前臺灣晶圓製造與封測業全球市占率第一,IC設計業則為全球第二,全球尖端晶片製造更有92%的產能集中在臺灣。尤其在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疫情下,彰顯了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因應全球潮流的趨勢變化,臺灣政府推動建立半導體先進製程生態圈,並擬定2030年臺灣矽製程突破1奈米為發展目標。
產值規模
半導體產業是支撐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產業,不論是「產值」、「出口比重」、抑或是「投資金額」,皆為首屈一指的臺灣代表性產業。202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於疫情中逆勢成長,臺灣半導體產業更達到20.9%的高成長率,總產值達到新臺幣3.22兆元(約1,148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臺灣半導體產業具有垂直分工與產業群聚的特色,獨步全球的生產模式使臺灣在生產方面具備彈性高、速度快、客製化服務、低成本等優勢。在產值結構方面,IC設計產業占比為26%、IC製造占57%(含晶圓代工51%及記憶體與其他製造6%)、IC封測占17%。其次在全球市占率方面,以晶圓代工領域的表現最為突出,全球市占率逾六成,其中台積電(TSMC)是代表性廠商,2020年全球市占率達54%,是世界晶圓代工龍頭企業。其他具代表性的企業則如IC設計領域的聯發科(MediaTek)、IC封測領域的日月光(ASE)、記憶體領域的南亞科等。
展望2021年,資料中心、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高速運算的晶片需求仍將持續為半導體產業注入成長動能,加上5G應用長期上升,設備與材料市場持續成長等趨勢帶動下,2021年將有助鞏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優勢、並深化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之關鍵地位,延續2020年的成長態勢,商機可期。其次,疫情帶動居家工作、遠距教學、伺服器等需求,同時也刺激防疫相關IC出貨量,包括微控制器、溫度感測器、呼吸器用晶片等,預期市場對半導體產品的需求仍將呈現高度成長的趨勢。
產業聚落
根據2020年半導體產業年鑑,目前臺灣半導體業營運家數約有288家,相關從業人員將近25萬人,廠商主要集中於新竹科學園區及桃園地區。但為分散自然災害如地震帶來的潛在風險,新增的產能規模則朝向中部及南部科學園區進行擴廠,封測廠則以高雄地區為主(如下圖。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與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股票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國際物流及電子商務詳細資料
我國積極推動貿易自由化及國際化,支持企業發展全球運籌管理模式,現已於六處港口與一處航空站設置「自由貿易港區」。進駐業者可從事貿易、倉儲、物流、貨櫃(物)之集散、轉口、轉運、承攬運送、報關服務、組裝、重整、包裝、修理、裝配、加工、製造、檢驗、測試、展覽或技術服務等多樣態業務。
產值規模
由於物流業者多數同時經營國內外物流業務,此以整體物流業銷售額呈現其產值變化趨勢。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臺灣物流業近年的銷售額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由2015年的新臺幣9,515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新臺幣1.02兆元;2019年的廠商家數較2015年相比也成長了562家,達到14,655家。
至於在電子商務部分,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於2020年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臺灣工業及服務業的網路銷售金額為新臺幣4.34兆元。若進一步以商業形式來看,2019年透過網路銷售予企業(B2B)的金額約為新臺幣3.61兆元,以製造業的銷售額最多,逾總額之六成;網路銷售予個人或家庭(B2C)的金額則是新臺幣7,219億元,以服務業的批發零售業最多,銷售金額達新臺幣3,917億元,運輸及倉儲業居次,為新臺幣1,147億元。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優惠措施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與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股票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為因應物聯網、3D列印、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科技對生活與產業的巨大變革,臺灣於2016年7月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希望能夠將精密機械升級為智慧機械產業,透過培育相關專業人才、整體產業升級轉型、擴展國際合作與市場商機等措施,進而達到擴大機械產業產值的效益。
產值規模
機械產業為重要基礎工業,機械產業更長期扮演臺灣產業升級的幕後推手。近年機械產業受惠於智慧化及數據加值服務浪潮興起,產業發展備受看好,於2017年成為繼半導體與面板產業後,臺灣產值第三大的產業。
2019年受美中貿易衝突加劇與產業機械需求量大幅減少影響,產值較2018年衰退9.3%,下滑至新臺幣9,575.32億元;2020年又因COVID-19疫情、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延燒等因素,使產業對機械設備需求持續減少,產值減少至新臺幣9,057.67億元。預期在疫情逐漸趨緩、各國更加重視供應鏈韌性,以及美中將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等局勢變化下,將有助增加全球機械設備需求、促進臺灣機械產業正向發展,2021年產值規模將逐步回穩至2019年水準。
另根據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公布資訊,2020年臺灣工具機的出口金額為21.54億美元,較2019年的30.66億美元大幅衰退29.7%;主要出口國為中國大陸(含香港)、美國、土耳其、俄羅斯及越南,合計出口金額約13.57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近六成五。
產業聚落
臺灣機械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目前臺灣機械業營運家數約有18,000間,相關從業人約逾30萬人,除了已在北、中、南形成相關產業聚落,也造就許多重要廠商的成立。
- 北部聚落
北部方面已在新北市、桃園與新竹等地形成精密感測設備、電子與半導體生產設備、自動化元件與系統整合、工業電腦、控制器產業聚落。
- 中部聚落
臺中和彰化一帶則有工具機與零組件、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產業機械(木工、紡織、橡塑膠機械)、智慧機器人、自動化元件與系統整合產業聚落。有鑑於「工業4.0」已成為全球產業重要發展趨勢,面對此波銳不可擋的機械產業革命,也帶動了各產業積極轉型。
- 南部聚落
至於嘉義、臺南和高雄等地,則已發展出工具機與零組件、產業機械(螺絲成形加工、橡塑膠機械)、半導體設備、智慧機器人、控制器、精密模具等產業聚落,以「東台精機」(Tongtai)、「精湛光學」(CCM)及「鈦昇科技」(E&R Engineering Corp.)較具代表性。
租稅措施
除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外,為鼓勵外商來臺投資、支持產業創新並促進產學合作,外商可適用以下租稅
項目 |
優惠措施 |
研發、引進技術或機器設備
|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 相關項目
|
- 智慧機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元素,進行自動排程、彈性或混線生產者
- 5G:相關投資項目包括5G 通訊系統的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
- 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
- 適用期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智慧機械) /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G)
|
員工獎酬股票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外籍特定專業人才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各類產業園區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其他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